NO.1257【第六届装修日记大赛】舍弃千篇一律的客厅,只要实用的起居室。 | 装修过程回顾,持续总结
首先小小地感慨一下:一入装修深似海,从此不再是凡人!
感谢妈网提供这个平台,可以记录、总结装修的经过和心得,同时跟麻油们交流,共同进步。人嘛,总要是经历几次装修的,现在的经验以后还能用的上。
开始写的时候,装修已快两个月,硬装大部分已完成,不想记流水账,准备把收集的信息以及自己的实际经验总结一下,按专题来写,为下一次装修积累经验。
准备整理以下几个方面 :
(1)到底要不要装修
装修越深入,越是觉得二手房要装修。装修的过程中我发现,上任业主的装修不光不好用,还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有时候真的是被迫装修。
(2)舍弃千篇一律的客厅,只要一个实用的起居室
这个部分算是点题,也是这次装修最想达到的效果。去过很多朋友的家,装修风格、样式千差万别,但是客厅的布置基本相同,永远不变的就是长沙发+茶几+电视。作为一个新广州人,亲戚圈都不在本地,一年接待的客人屈指可数,客厅实际是一家人活动的场所。有一次发现客厅翻译成英文时叫做living room,生活的房间,也就是起居室,这个太符合我的定位了,客厅如果主要用来会客,简直太浪费了,特别是我这样的小户型。后来看见知乎上有几篇类似的讨论,写的都挺好,也给了我很大启发。
(3)要不要找独立设计师
在找设计师的问题上,我思考了挺久,预算不是很多,这时再增加一笔不小的支出,到底有没有必要?即使找了设计师,能不能达到自己要的效果?目前来看,找独立设计师还是很有必要的,虽然设计费要一笔钱,但实际上通过设计师也省了不少钱,更重要的是请了一个专业顾问,在很多方面提供了专业的帮助。
(4)通风才是解决装修污染的关键,如何选用新风机
不要以为装修的污染只是甲醛,还有其它多种污染物,苯、氡、TVOC……,用通风的办法来稀释污染物才是关键。新风机是装修的必备电器,整理一下选用新风机。
(5)整体定制
收纳越多越好,这次装修做了一面墙的柜子,我将分享选择材料以及定制商家的经历。
(6)硬装的问题
整理一下硬装的问题。
(7)其它问题
妈网日记的惯例,是把买房经历回忆一下,我觉得意义不大,还是谈谈要不要装修吧。
买了二手房后,发现原业主的装修不算旧,只拆了一面电视背景墙,很快就入住了。
入住之后,逐渐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装电热水器时,安装师傅检测出插座没有接地!这个确实让我震惊,非常重大的安全隐患啊,幸亏史密斯的师傅发现了,以前装海尔热水器时师傅没做这个检测,其实这个检测挺简单,买一个插座的检测器就可以自己检测,是否接地、是否少零线都能发现,还可以检测漏电保护器是否正常工作,公牛、正泰都有。后来师傅发现,这条线路里根本没有地线,只能在照明线路里引了地线过来,检测通过。
其次是吊顶,原业主在客厅做了很大的吊顶,平时仔细听时偶尔能听见点声音,爬上梯子检查了几次,也没发现问题。直到这次装修,拆吊顶时,没拆几下吊顶就掉下来一大半!原来我平时听到的是吊顶松动的声音,再次被震惊到!
还有就是厨房漏水到楼下,由于不知道地面下水管的走向,直好全换成明管,还是漏水!最后把地砖打开四块,发现有不少积水,不知道是哪里来的水,把积水处理掉并烘干后,楼下不再漏水。然而半年又漏水,真是崩溃,只好等这次装修一并解决了。
最近看到麻友刚装不久的厨房吊柜整个掉下来,燃气灶被砸坏并且自动点燃,好在没人在厨房,没砸到人,当时家里有人在,迅速处理了险情。想想我家原来的吊柜,也是后怕,入住一段时间才发现吊柜明显变形,边缘的板下坠,虽然自己加固了一下,还是提心吊胆的。
所以,在要不要装修这个问题上,我的经验是,买了二手房尽量装修,一是不知道原来装修的质量、具体情况,管线怎么走、用了什么材料都不清楚,如果遇到维修就很麻烦,更可怕的是可能有安全隐患,可能是很大的安全隐患;二是原来的装修很可能不适合自己的习惯,与其委屈自己适应,倒不如辛苦一次,重新装修把问题一并解决。
去过很多朋友的家,各种装修风格都有,但是总觉得有些地方很像,详细观察后发现,原来是客厅的布置基本雷同,永远不变的就是长沙发+茶几+电视柜+电视。这种客厅布置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种布置呢?如果让自己布置,好像也不能免俗,大概也是这个样子。
后来在知乎里看到几个讨论,恍然大悟,原来问题出在电视上。这里把讨论的链接列一下:
(2)客厅可以有电视,但不该成为主角,它们可以摆成这样! 知乎
大家可以看原文的讨论,链接(3)写的更系统一些,这里做一个摘要:
如果我说,大多数人家里的客厅,轮廓基本上都长成这样,相信很多人会不服气。
有人会说,我家是古色古香的中式风,比这有品味多了。
也有人会说,我家是富丽堂皇的欧式风格,比这豪华多了。
还可能会有很多人从风格、色调、朝向等等方面列举出很多的例子来反驳我。大部分人家里的客厅平面图画出来都是这样,或者在这个基础上稍微变化一下:
一套“匚”形或“L”形的沙发和角几的组合,中间围着一个茶几,对面是一堵电视墙。这就是大多数人家客厅的基本轮廓,都长着几乎千篇一律的大众脸,想不撞脸也难。
其实,客厅原本并不一定长这样。比如说,中国古代的正厅是这样的。
古代欧洲贵族的会客厅是这样的。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变化呢?来看看2010年上海世博会关于中国上世纪70年代、80年、90年代末期客厅布局的还原。
90年代商品房慢慢成为主流,中国人逐渐有了独立的客厅空间。那时候电视是个贵重的家庭资产+唯一的信息娱乐传播渠道,绝大多数的中国家庭会围绕电视打造客厅。标准的客厅格局是:电视(墙)+大茶几+沙发。
自从客厅一独立,电视机就占据了功能中心的地位,客厅的整体布局和家具摆放都围绕这个中心展开。
久而久之,这种以电视为中心的客厅格局被固化,“电视机+电视柜+沙发+茶几”的这种组合也被模块化了,成就了今天客厅的大众脸。
…………
原来客厅被电视统治,成为客厅的绝对中心,或者说是核心,是有历史原因的。
如果摆脱了电视的束缚,不以电视为中心,代之以自己的真实需求为中心,一切都会豁然开朗,客厅将千差万别,这才是属于你自己的客厅。
就让电视成为历史吧。
打造属于自己的客厅,最核心的是规划好自己的真实需求。如果你是个书痴,家里有百本藏书却没有地方收纳怎么办,放客厅!如果需要经常在家工作,却没有单独的书房怎么办,放客厅!喜欢植物,想搞个绿意小花园,但是没有空间怎么办,放客厅!
很多人也有过类似的想法,但很担心实际的效果,网上看到了几个案例:
(1)用一张3米长的大桌子爆改客厅,然后全家人晚上都忘了回房睡觉
这个案例中,客厅只省下沙发和大桌子,大桌子是功能的载体,即可以学习办公,又可以接待客人,还可以当作餐桌,怎么用都是绰绰有余。
(2)客厅就是小花园
https://zhuanlan.zhihu.com/p/61429013
(3)客厅就是健身房
案例(1)跟我的需求接近,但是一张大桌子摆在客厅,空间受到很大制约,还是喜欢自由走动的客厅。
这次装修,我们希望客厅实现以下几个功能:
1、给孩子多一点活动空间
我们的户型特点是卧室小,客厅大。以前总觉得应该卧室大一点,起码与客厅在同一个水平,两者不要相差太大,但是很多房子都是客厅大很多,特别是在广州。现在发现客厅大也有好处,每个房间多一点尺寸用处也不大,还不如把空间集中在客厅,这样公共活动的空间就变大了。
卧室的尺寸小,儿童房的尺寸更小,只能把儿童房的功能移出一部分放到客厅,比如学习、玩耍,起码像跑火车这样的玩具,卧室是放不下的。
2、家庭图书馆
大人的书其实不多,小朋友的书特别多,倒不是因为特别喜欢买书,主要是儿童书籍多是图画,读一本书很快,所以书的数量很多,这些书放在卧室里根本放不下,我们又没有书房。
同时为了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需要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打造一个家庭个图书馆再合适不过了,让书随处可见。另外小朋友还小,做作业都需要辅导,卧室的空间根本不够。这些功能也只能在客厅里实现。
3、办公桌
刚才说了没有书房,工作上经常要在家加班,客厅里要摆一个办公桌,这是刚需。
4、电视机还不能扔掉
虽然一直想把电视机移出客厅,短期内还是不能实现,小朋友还是要看动画片的,学习英语也少不了看视频,所以电视机还要保留。
5、大茶几、长沙发统统不要
平时没有喝茶的习惯,即使喝茶也不必要一个大茶几,主要还是分散了空间。长沙发其实也不是必需品,要是想偶尔放松一下,单人沙发完全满足,另外长沙发非常占空间,想必大家都有体会。
6、收纳空间,收纳空间
房子小但是东西不少,特别是有了小朋友之后,各种玩具、学习用品不断翻新,天天断舍离也用处不大,收纳空间少是根本原因。卧室已经很小了,拓展收纳空间的潜力不大,只能寄希望于客厅。
7、客厅里要放下冰箱
厨房真的没空间放冰箱了,并且我们还有两个冰箱,一大一小。小冰箱只是放一些干净的东西,比如药品、需要冷藏的其它东西,倒不是矫情,其实冰箱不会经常清洗,放了蔬菜、食品之后,冰箱里的细菌很多。
基于这些需求,和设计师讨论了很久,平面出了三四稿,曾经一度想放弃小冰箱,最终还是实现了所有需求。最终的效果图是这样的:
沙发和书桌的椅子还没选好样式,应该不是效果图里面这种。整个客厅的布置特点,主要是一面墙全部做成柜子,收纳空间绝对是杠杠的,取消了长沙发和茶几,空间上很开阔。沙发面对面摆放效果会更好。
上一节讲到这次装修想满足几个功能,下面分享一下思考的过程。
是时候放一张户型图了,为了突出主题,这里只放了客厅:
客厅是一个狭长的布置,和餐厅连通,没有阳台,只有满地飘窗。客厅与其它房间被承重墙隔开,所以客厅的尺寸改不了。
下面的照片是最近正在出售的两套房子,在链家上随便找的(平面图是三维图的截图,有点看不清楚),客厅布置很典型,全是电视为中心的摆放模式。
这两套房子的客厅沙发位占据了很大空间,长沙发+贵妃座,也就是L型的连体沙发,浪费的空间简直发指。电视柜也是浪费大户,本身放不了多少东西,那侧墙基本全浪费了。
如何改造这两大浪费大户?一开始想把电视柜做成书架墙或柜子墙,沙发那边放书桌、小沙发、储物柜,为了增加储物空间,两边的柜子要到顶,但是两边都是高柜的话,会显的很压抑,并且沙发那边集成的东西太多,不好布置,也显的凌乱。最后,沙发位统一换成柜子,电视柜改成书桌。这样有几个好处:
(1) 电视柜那一侧放了两个书桌,而且连成一体,桌子足够长。虽然书桌深度比柜子大,但是上部空间完全释放,整体上感觉并不压抑。
(2) 沙发位那边柜子连成了整体,柜子更好布置,储物空间更多。沙发后面就是开放柜,以前放茶几上的东西可以放到开放柜上,这样就可以不设茶几或者买一个小茶几。小沙发移动起来方便,需要时推到旁边,马上形成一大片空地。图中沙发变形的比较厉害,没那么长。
这两处改动基本解决了办公、学习、收纳空间的需求,剩下的解决起来就简单了。
地台:飘窗那里原来就有地台,但是有些窄,这次听取设计师的意见,把地台加大,上面铺上板,小朋友就可以在上面玩,如果客人比较多,也可以坐在地台上面,省了不少凳子。设计师原来想把地台做高,像榻榻米一样,想想还是放弃了,按照以前的生活习惯,经常会站在窗台上看看风景,做的太高就很不方便,空间上也受约束。现在的高度就是一个台阶的高度,抬脚就可以上去。
干衣机:这款干衣机是我比较满意的电器,三年前就买了,比较小巧,不用的时候可以折叠起来,样子还不错,即使打开占用的空间也不大,设计师把它所以放在地台边上,是比较省空间的位置。
餐厅:之前设想的餐厅,是在墙边布置一排卡座,即可以当餐桌椅,也可以当作沙发,这样餐厅可以当客厅使用,会客时客人可以坐在沙发上,餐桌就是大大的茶几,越想越觉得不错。但是领导和设计师都觉得一般,并且大冰箱摆在附近的话也不好摆,最后改成了这样。
冰箱:冰箱三年前买的,这次不准备换新,确定放在客厅,但是感觉放哪里都不好,冰箱的侧面是灰色,也不好搭配。曾经想放在柜子墙中间,但是柜子深度只有35cm,根本藏不住冰箱,要突出一块出来,感觉不太好。最后设计给了个方案,在餐厅位置做一个薄墙,60cm宽,里面做餐边柜,这样冰箱基本可以藏在柜子里。一开始我觉得多出一面墙,会减少客厅的空间,但是实际砌出墙后,觉得这个方案非常好,客厅并没有明显变化,还解决了大小冰箱问题。以前用的小冰箱比较高,如果也放在柜子里,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后来看网上还有更小的冰箱,也是冷藏+冷冻,刚好放在大冰箱旁边,完美解决小冰箱问题。
至此,我们设想的多功能living room,或者叫多功能客厅,已完全实现。电视似乎还是在比较中心的位置,但整体布局已经弱化了电视,以后再想办法在电视上挂一幅画,到时看看效果如何。
这里值得强调一下,设计师起到了很大作用,虽然主要的创意是自己想的,客厅的布局似乎一般人也能想到,但是真正让自己实际操作,把诸多功能综合实现,还是有不少问题,很多时候会走偏。请设计师不必老想着有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是和设计师一起,把自己的需求一步步实现,这就足够了。
在找设计师的问题上,纠结了挺久,预算不是很多,这时再增加一笔不小的支出,到底有没有必要?即使找了设计师,能不能达到自己要的效果,装修会不会更浪费钱?毕竟我们不是新婚家庭,现在带娃多年,装修的目标不是高大尚,而是简单实用。
其实自己就是工程师,虽然专业不同,设计师出的图我看一眼后基本会画,第一版的户型图就是自己画的。但这都是表面功夫,真正讲到空间的高效利用、整体把握,色彩的和谐搭配,装修的细节掌控,感觉自己还是外行。现在装修小软件也挺好用,酷家乐的软件我也用了几次,在前期的构思中发挥了不小作用,不过还是觉得有些地方把握不好。下面这张图就是自己用酷家乐做的效果图,当时已经跟设计师确定了平面、立面,但是效果图还没出来,于是自己大致出个效果图,看看效果:
装修一次不容易,如果在设计师的帮助下,某一两个改变让自己天天受益,花一两万都是值得的。
最终决定请设计师。
18年11月底,妈网组织了独立设计师的一个交流会,三家工作室参加,胭脂、天用、胡狸。难得一次能见三家设计公司,并且各家公司都派出了大量设计师,沟通起来很高效。
胭脂清一色的女设计师,再配上这个名字,感觉太女性化了,并且演讲的内容确实太平淡,就没去问问。
天用讲的还不错,不过跟设计师沟通时,感觉没有什么实质的交流,可能是这个帅哥太年轻,并且我想先出个平面方案,看看能不能做到我要的格局,结果说是交2000定金才能做。
其实我一直有个担心,设计师可能习惯了天马行空,习惯了高大尚,设计小户型、设计实用型的房子未必是强项,所以一直想试探一下设计师能不能领悟我的意图,能不能达到我想要的效果。如果设计师免费给我出方案,我觉得也不公平,可以接受给些钱出一个简单的平面图,心理价位是1000元,但是天用讲的2000定金确实难以接受。
胡狸这边恰到好处,沟通时还不错,关键是主动告诉我一个月内不满意退款,那就试试吧,不知道天用是不是同种做法,即使同种做法,设计师也没说清,沟通能力明显低了一级,所以还是没考虑天用。胡狸设计师叫小白,当场我把户型图给她看,她提了一些意见,约好下周末在她们公司面谈。
第一次面谈时小白给了三种平面方案,虽然大部分的方案我也考虑过,有些我也不喜欢,但确实有几处让我眼前一亮,是我怎么也想不到的,当时就感觉找设计师是值得的。后来又根据我的意见修改了两版,在沟通过程中,设计师的方案不断地接近我想要的效果,同时我也接受了一些设计师的观点,应该说是一个互相磨合互相认识的过程。一个月的期限到了,总体上感觉还行,我也懒得再找其他设计师了,于是签了合同。
目前来看,找独立设计师还是很有必要的,虽然设计费要一笔钱,但实际上通过设计师也省了不少钱,更重要的是请了一个专业顾问,在很多方面提供了专业的帮助。
设计师分两种,一种是独立设计师,另一种是装修公司内部的设计师。装修公司的设计师因为利益的原因,没有办法独立设计,虽然不排除有好的设计师,但更多的是扮演画图员或者销售的角色,很多麻油都有同感,后期跟进的很少。实际上对于设计行业,自己多少也有些了解,没有三五年工作经验根本设计不好,而对于具有三五年工作经验、且稍微有点设计水平的设计师,没有二十万年薪,恐怕谁也不愿意干,再考虑到设计公司本身也要生存,所以聘用设计师的话,每天支付1000元应该是合理的水平,甚至是起步价。
当时参加妈网的活动,当场交定金可以免2000,三个公司的报价都是200元/平米,小于100平按100平,因此起步价就是2万,活动价是1.8万。起初觉得挺贵的,后面越来越觉得这个收费不算离谱,设计师出完图纸后还要进行大量的后期服务,我们这边主要包括:
(1)硬装期间要来工地至少五次:打拆完后重新复尺,如果出现打拆前没发现的东西,可能要重新调整设计;砌墙期间要来一两次,墙的位置、砌法是否有特殊的地方都要到现场确定;水电定位要来一次,现场跟施工方确定水电数量、位置;贴砖至少来一次,砖的铺法,踢脚线的位置(因为有柜子的地方不需要踢脚线);煤气改线的问题,需要调整格局,又来了一次。
(2)主材选择至少四次:挑地板砖、墙砖,设计师陪我们逛了两次,柜子选材、定尺寸来了至少两次。
(3)后续的窗帘,其它可能的选材,都需要设计师一起选择。
如果再算上前期的沟通、图纸调整,整个设计周期其实是挺长的,设计师的时间付出确实不少。
网上也有只出设计图的,沟通都在网上,会便宜不少,但是个人觉得面对面的沟通才有效果,并且后期的服务更为重要,不如多花一点钱,选择完整的服务。
--------------------------------------------------
新风机是装修必备的电器,没有之一,谁家装修我都会极力推荐。原因很简单,不管装修用多好的材料,都会存在污染,即使土豪也不例外,把新鲜空气引到房间,污染物浓度自然降低,这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用数据说话来得更为直接,老爸检测做过一个试验,在一个12平方的房间里做试验,污染物是两块密度板,使用新风机后,不到1小时,甲醛就从超标50%左右降至标准的一半左右,可以说是立竿见影。试验的甲醛变化见下图:
详见知乎 www.zhihu.com/question/22272930/answer/550592422
从试验中还可以看出,染污物是持续释放的,需要不断引入新风才能保持安全的浓度。持续新风2小时以后,染污物浓度基本不变,新风量120立方每小时的效果更好,比60立方每小时的减少了一半还多。
老爸检测还指出,国家标准GBT 1888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对二氧化碳的浓度要求是日均值小于0.1%(1000ppm)
二氧化碳对人身体的影响很容易被忽略,长时间待在二氧化碳浓度高的环境中容易带来胸闷、易疲劳、头晕、睡眠质量下降等现象。还有一个典型现象就是,孩子睡觉脸红。看着很可爱,其实是二氧化碳浓度偏高,说直白了就是——缺氧。二氧化碳浓度是评价室内空气是否新鲜的一个典型参数。
换气量也有国家标准,GB 50736-2012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对房间的换气量也有要求:
根据规范,人均20~50平米的房子,换气次数要达到每2小时换一次,大家达到标准了吗?
有人说自己睡觉都是开窗的,虽然有些效果,但是用处不大,空气根本不会流通,完全达不到2个小时换一次气的标准,除非房间门也是大开的。
不要以为装修的污染只是甲醛,还有其它多种污染气体,比如苯、氡、TVOC,每一种毒性都很大,不用新风机根本不能安心睡觉。
市面上新风机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壁挂式,风机挂在墙上或者放在墙边,背部风管直通外墙,一般只用于一个房间:
另外一种是吊顶式,或者叫中央新风机,主机比较大,一般吊在卫生间或者客厅某个地方,各个房间的风管接到主机上,类似中央空调。
如果没有重新装修,或者不准备吊顶,只能选择壁挂式。收集了很多资料,发现中央新风机存在很多问题,最终被我抛弃,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本来不想吊顶,安装中央新风机必需在客厅及房间吊顶。而且主机比较大,要找一个比较大的地方安装主机,下图是松下的主机尺寸:
(2)新风机标出的风量可能很大,实际上只是主机出风口的风量,接上风管后风量有损失,接上弯头后损失更大,这个下面还要再讨论。另外风机达到最大换气风量时,噪音一般也大,所以综合风量损失以及噪音问题,新风机可用的风量顶多是最大风量的一半,上图松下的风机,应该选380立方的才行,按三个房间使用,每个房间也就是60立方左右,也不是很充足的风量。
选用大风量的风机,可能导致需要较大的风管,主风管可能要用到160mm直径。对于高层楼房来说,承重墙和梁比较多,我们家如果要安装,不可避免地要过梁,如果直接打孔,160mm的孔对梁来说是很危险的,因为一般民用建筑的梁高不大,突然打掉这么高,非常影响梁的承载力。
可能大家还不了解混凝土梁是怎么一回事,自己就是这方面的工程师,所以科普一下。梁一般在上下表面5cm~20cm位置放水平的钢筋,这是主要的受力钢筋,是绝对不能打断的,竖着放的是箍筋,间距10~20cm,如果一定要打孔,只能选在箍筋之间(用仪器探测一下)、梁上下的中心位置开孔,水平位置最好选在梁的中间,千万不要在梁的两边打孔,因为两边的位置受的剪力最大,这里的混凝土不能有空洞,如果混凝土本身不够抗剪,设计时会放斜的受力钢筋,这种地方是万万不能打孔的,记住了万万不能打孔,因为混凝土本身就不够,还需要斜的钢筋来支承,如果打了孔,两个方面都削弱了。还有就是孔径,直径超过10cm的孔,直接放弃就行了。(6.10日居然上首页了,看来写东西不能太随便,这里再补充一下。新风机的孔最小也是75mm的,非常不建议在梁上开孔,也许你会说开发商建房子时就有孔啊,实际上这些孔在设计时会考虑放在受力不大的位置,并且孔的四周会多放钢筋加固,自己开的孔肯定没办法加固了。)
风管过梁时不打孔也是可行的,需要接一种过梁器,就是下图这种接管,管子虽然是接通了,但是风的损失非常大,并且吊顶的高度也要随着风管下调。
(3)中央新风机又叫新风系统,这是一个系统的安装,需要根据户型综合考虑管子的数量、管径、布置,还要考虑好进出口的位置,技术要求还是挺高的,安装不当的话还可能有相反的效果,大家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http://www.sohu.com/a/302829602_99994022
文章里反映,装完中央新风机后,刚开始还行,但不到两年,发现空气检测仪里的数据不对了,新风机一开,主卧的污染数据比不开还严重。专业检测团队去家里一看,主卧直接是负压,室外污染空气直接倒灌……主要原因还是当初安装时的设计施工布管问题,压根儿没考虑到根据不同房间大小合理分配送风量,最终导致污浊空气倒灌。
(4)中央新风机维护起来麻烦,管道里的灰尘也很难清理,虽然进气口那里有初级滤网,小的灰尘还是可以进入管道,时间长了管道里还是会积灰。
(5)管道里损失的风量到底有多少?这是个复杂的问题,估计没几个人说的清,损失量跟管的直径、管道数量、内壁光滑程度(比如波纹管就很差)、管头数量有关,大家可以看下面这篇文章的分析,文中认为,75mm直径的风管要达到35立方每小时的风量,需要7m/s的风速,实际上末端根本达不到7m/s,能达到4m/s已经很不错了。
新风知识科普 篇三:粗谈家用管道新风机存在的问题
https://post.smzdm.com/p/723759/
排除了中央新风机,只有壁挂式新风机可以选了。这里有两个注意点:
(1)双向流还是单向流
所谓双向流,就是进气和出气分别用一个管道。两年前买了第一台新风机,当时想着有进有出才能循环啊,买回来一看,原来进气口和废气出口都在一起,管道一分为二,一半是进气一半是出气,出来的气岂不是又被吸进来了?
虽然厂家说没问题,我觉得还是不合常理,下图这种使用独立的进气管和排气管才能真正实现。
(中科睿赛)
即使有独立的进气管和排气管,壁挂机由于本身的限制,新风排出口和废气吸收口相隔不远,循环效率还是比较低的,新风机附近的空气好一点,远一点地方就差一些。另外墙上要开两个孔,这个比较麻烦。
所谓单向流,就是只有一个管道,进气口吸入空气,房间里的气压升高,空气从门等隙缝中排出,这种方式也叫微正压换气。
其实这种方式简单却有效,新风机一般离门较远,相当于房间的一头不断释放新风,另一头也就是门缝排出废气,要知道二氧化碳、氡等气体都比空气重,刚好从门缝里排出。如果觉得门缝太小,可以在刚装修的一年内,睡觉时把房间门微开,或者干脆在墙上再开一个洞,这个洞不一定放在外墙,只要能排气就可以,比如通到客厅。
(2)要不要热交换
有热交换显然更好,可以把室内室外的空气温度中和,省电。但实现起来却比较麻烦,首先热交换增加空气阻力,电机功率要提高,其次热交换一般需要双向流。个人感觉热交换不是必备功能,带热交换的肯定更贵,剩下的电费还不够机器增加的钱。
经过比较分析,最终还是决定买小米的新风机,有下面几个原因:
(1)有使用经验,并且觉得不错
去年小米的米家新风机上市,风量有300立方/时,2500的价格真是业界良心。这款新风机采用单向流,没有热交换,有加热功能,广州的冬天不算冷,冬天开二档加热感觉足够了。
(2)风量足、价格便宜,轻松应对装修污染
小米的风量大,据说一台就可以满足100平方,我这里每个房间配300立方,三个房间就是900立方,秒杀一切新风机,轻松应对装修的空气污染,而且三台也就8000块,比起中央新风机,既便宜又方便,何乐不为?
虽然尺寸稍大,还是没有选择小一点的,因为这款风量是无级可变的,装修两年内准备用大风量,应对装修污染,两年后不必这么大风量开小一点就行了。另外废气排放的方式主要是通过门缝,空气阻力比较大,需要富余大一点才好排气。用手放在门缝边时,明显可以感觉到呼呼的风。
市面上的新风机,实际上价格虚高,技术含量没空调高,很多的新风机价格高过空调,这是很不正常的。
(3)小米的产品,值得购买
在智能家居领域,小米无疑是做的最好的,一个米家APP,可以控制所有小米的家居产品,现在已经用了净水器、空气净化器、温度计,未来还会增加更多,控制起来很方便,新风机每天都要用,购买小米系列绝对省心。
小米新风机的评测可以看下面几篇文章,安装和使用写得很详细:
http://zhongce.sina.com.cn/article/view/13367/
https://post.smzdm.com/p/aoo6kd9m/
壁挂新风的安装有一个小心得,如果外墙可以打孔,自然简单许多,如果不想打孔,也可以在窗户上开孔,最好在做窗户时就提出来,这样玻璃可以在工厂开孔,比师傅开的孔要光滑N倍。或者换一块玻璃,建议换成亚克力,这样不会碎,可以直接在网上订做。这次装修租了房子,把新风机也带过去了,但是房间打孔比较麻烦,自己把玻璃换成亚克力顺便开了孔,总算是用上了新风。
来一张网友安装在玻璃上的图:
这次装修用了太多的柜子,成品家俱根本满足不了要求,定制成为唯一的选择。其实同等板材的柜子,定制的贵不了多少,有可能还便宜,卖场家俱相当一部分成本在销售环节。
板材的种类是定制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决定了柜子的环保性,也决定了的柜子的用途和外观。有几篇文章写的特别好,推荐阅读:
https://zhuanlan.zhihu.com/p/29790733 (装修风云|板材篇一:板材就是皮+芯!)
https://zhuanlan.zhihu.com/p/30381641 (装修风云|板材篇二:密度板、颗粒板、爱格板、露水河板的那些事)
https://zhuanlan.zhihu.com/p/27139089 (生态板、禾香板、马六甲板是什么?露水河板、爱格板、KD板又是啥?)
https://zhuanlan.zhihu.com/p/30839078 (装修风云|板材篇三:六千字定制家具干货,业主点评10个品牌)
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加上逛商场的经验,我把板材总结如下:
1、板材的种类
在区分板材种类时,大家完全可以忽略实木这个词,因为几乎所有的板材都会被商家加上实木,意思是咱们用的板是用真实的木头做的,先别笑,确实有板材用草做的。
板材的种类,直观而简单的方法,就是看木头的大小:
把木头打成粉状,达到木纤维的程度,然后用胶混合,再压成板,完全看不出是木头,这种就叫密度纤维板,一般叫密度板;
把木头打成颗粒状,用胶水混合再压成板,这就叫颗粒板,以前也叫刨花板;
把木头削成木皮,就像拨开春卷一样,木皮上下表面涂上胶,几层粘在一起成板,所以叫多层板;
把木头削成小板,侧边涂胶水再粘成大板,上下表面粘一层木皮,就叫做大芯板,个人理解意思是夹了一层大的板芯,也叫细木工板。如果大芯板上下贴面,就变成了传说中的生态板。
如果木头切的大一点,粘成板后上下表面不粘木皮,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实木板了,带锯齿接痕的也叫指接板,不带锯齿接痕的叫直拼板。一般会在表面涂上清漆,或者贴面。
2、如何选择板材
选择板材主要考虑环保、用途、外观几个方面。
(1)环保性
环保问题主要是胶的问题,一般的胶会长期(数年)释放甲醛,这是污染的主要来源,其实也会有其他的污染物,只是释放的周期短一些。如果从用胶量考虑,上面分类的板材,大概可以认为是递减的。实际上胶的价格相差很大,环保性好的胶是差的好几倍,仅从用胶量来判断板的好坏,是很片面的。此外,环保等级相同的板,如果种类不同,实验方法也不一样,这又增加了比选的难度。据说18年开始板材使用统一种方的法来检测,不知道到底有没有开始。
对于个人来说,只能相信产品标记的环保等级,所以还是选一些大品牌的板材,小厂出品的板材质量难以保证。
推荐大家再看看老爸评测做过的检测,从中可以看出,甲醛的释放量跟板的种类关系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当然这些检测只能是参考,有很多因素影响结果。
市面上家具板材种类很多,怎样明智的选板材,还是多花钱买实木的? - 老爸评测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068829/answer/201108952
根据检测结果,文中给出了一些品牌的推荐:
许多文章认为跟颗粒板相比,多层板的用胶量很大,环保角度都否决了多层板,我倒是有不同观点。虽然用胶量可能是大了些,但是多层板每层之间是隔绝的,不同层的甲醛不能流通,颗粒板却相反,横七竖八的缝隙,这点通过防水性就能看来出。多层板的防水性是最好的,很多厨柜都推荐使用,颗粒板的防水性却很差,这说明颗粒板内部存在很多通道。对于柜子来说,甲醛释放点就在于包边和开孔附近,颗粒板由于内部存在通道,可以不断地释放,而多层板内部的甲醛就很难跑出来。不过这只是我的推断,不知道有没有实验证实。
(2)用途
柜子的用途很重要,书柜或者放重物的柜子,最好选多层板或实木板,以前用过颗粒板的书柜,虽然板很厚,用了一两年就变形了。
厨柜由于水汽太大,还是多层板好。
吊柜由于没有下面的支承,对受力要求更高,还是选多层板或拼板。
(3)外观
做柜子时,柜门和柜体一般是分开计算的,因为很多板不适用做柜门。如果要求柜门带造型,颗粒板、多层板都是不适合的,密度板做造型最容易,带圆弧的柜门基本上都是密度板。有的柜门很长,实木板就不适合。
另外,板材基本是带贴面的,不同品牌、不同种类的板材贴面相差很大,如果对贴面样式要求很高,选板就很难选。
最终我们的选择是这样的:
衣柜、书柜、储物:爱格板(颗粒板)作为门板,云杉拼板(贴面)作为柜体。
榻榻米床:全云杉拼板(贴面)
厨柜:兔宝宝多层板
选择的过程也有些曲折,一开始想全做兔宝宝多层板柜体+爱格板门板,板材性能好,环保还可以,但是报告家里领导后,领导觉得咱家的柜子太多了,又有小朋友,得提高环保性。后来就考察松木实木板,其实就是指接的松木,但是外观确实不太好看,杉木板就更难看了。一开始给我做报价的商家也有杉木板,而且可以作贴面,不过价格贵了不少。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决心咬咬牙换成更环保的直拼杉木板,刚好商家也有折扣活动,于是就定了。杉木板不好做柜门,容易变形,所以用了爱格板(颗粒板),爱格板倒是挺出名,环保性比兔宝宝更高一些。
后来发现妈网也有一个攻略,写的也不错,推荐阅读
定制品牌有很多,下面把踩过点的品牌整理一下:
尚品:营销做的最凶悍的就是他家了,各种群无孔不入(最讨厌的就是这种营销),0元量房的广告铺天盖地,店面里一大群销售、设计师,而且店面的位置都不错,这里面哪一项都是高成本,价格没办法便宜,如果一年四季都有特价,那是真的不正常。用的多是颗粒板,但不清楚用的是哪个品牌的板材,朋友、包工头、设计师都不推荐他家,甚至有些排斥,口碑不太好。
索菲亚:营销算是正常手法,但是店面人工这些跟尚品类似,想省钱肯定别考虑了。广州的索菲亚用的都是大亚的板,也算大品牌了。质量中规中矩吧,柜子的样式也不少,看个人喜好了。
好莱客:他家的特点是使用号称零甲醛的板,其他跟索菲亚差不多。之所以叫零甲醛,除了用环保胶外,还因为用的不是木头,木头本体会释放甲醛,用的好像是秸秆,具体忘记了。对他们的宣传还是有些疑惑的,因为零甲醛的胶特别贵,能否下这么大血本?总体上价格跟索菲亚的颗粒板差不多,所以我推测这种板没有他们宣称的那么好,不然肯定很贵。这种板材其实就是密度板,书柜、橱柜还是别选了。
其他品牌:其他品牌也简单看过,感觉差不多,没有深入对比。曾经去过马会看过几家店,贵的不得了,用的板材还是颗粒板,可能柜子外观好看那么一点吧,设计师也可能更专业一点吧,不过真心觉得不值这个价钱,也许目标就是土豪吧。
工厂店:
讨论工厂店之前,先来看看家俱是怎么做的吧。
现在的家具多用板材,成品家具和定制家具的套路基本相同,都是在工厂里把整块板材切成小块,然后包边(把切割漏出的板芯包起来),再打出安装需要的孔,最后发货到客户,再由师傅安装。如果用过宜家的柜子就容易理解,安装过程就是堆积木一样拼起来,孔都在工厂打好了,现场就是装螺丝。这里说的工厂就是板材加工厂,一般不生产板材。
不管什么品牌的定制,板材都是由工厂加工的,有的工厂也面向个人,有自己的销售、设计师和安装师傅,这就是工厂店,一般来讲工厂店的价格最低。
刚才在介绍品牌时老提价格,这是没办法的事,这次装修柜子太多,又想用环保一点的板材,只能找物美价廉的柜子,看来看去只有工厂店合适。以我选择的工厂店(至尚家居)为例,他们的成本明显低于品牌店:
店面设在奥体中心,不算偏,也不算很繁华的商业区;广州只有一个店面,店面很大却只有两个销售(每次都是一个帅哥接待我),而且销售还做效果图;设计师也很少,我只看到一个,可能还有一两个;跟妈网有合作,其它广告肯定是没有的。
发现这家店也是机缘巧合,当时家装设计师向我推荐兔宝宝的多层板,不过兔宝宝是浙江的品牌,虽然品牌挺大,但广州用的不是特别多,不过百安居卖了不少兔宝宝的板材。我在妈网上搜兔宝宝时搜到这家店,好像是1368每平米/投影,当时觉得还是有些贵,比我的预算贵了一些。后来逛了不少品牌店,在广州东站的索非亚报了价,大概是颗粒板要7W多,多层板要10W,而至尚家居给的报价是兔宝宝多层板6W多,相差挺大的,而且兔宝宝的多层板比较出名,比大亚的好。经过这一对比,就把目标锁定在工厂店。
不过也没逛过几家工厂店,一方面不知道哪些是工厂店,另一方面太小的店也怕受骗,谁知道用的什么板呢,妈网的合作商家起码还是要考虑口碑的。至上给我报价时我还没开工,又过了一两个月,至上的客服说又有进一步的活动,并且逛过的几家店都比至上要贵,索性不再另找了,就他家吧。
工厂店的价格便宜,其它方面会不会很差呢?我倒是觉得还好,因为我们对柜子的外表要求不高,不想要什么造型,平板就OK。至于柜子的设计,说实话这比家装设计容易多了,品牌店的设计会好些,也不见得相差多少,更重要的是,我们请的独立设计已经有柜子的设计,而且出的图很细,后期做柜子时改动非常小。从这点来说,我也非常推荐独立设计,她们会从家装的整体效果出发,从最大程度满足客户需要的角度出发,因为她们跟进的时间最长,最了解客户的需求,而且设计能力肯定不比专门的柜子设计师差,所以我可以从容的放弃品牌定制,转向性价比很高的工厂店,如果用品牌定制,至少也得贵2W吧,还得选差一点的品牌。
另外,从生产和安装的角度,工厂店跟品牌店基本是一个水平。
所以我们坚定地选择了工厂店,设计师也是推荐工厂店。
平时老是说装修预算多少钱,我倒是觉得工期是首先考虑的,先把工期预算好,后面的事情才能跟进。
先说说自己的时间预算吧。
(1)为了这次装修,需要出去租房子,租房子的时间相对好控制,预备一个月,太短的话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房子。
(2)考虑到装修的污染,我们还是决定多放一段时间。污染物的释放,特别是甲醛,在高温时释放的最快,所以充分利用夏天非常重要,广州的热天比较长,释放效果更好,可以认为5~11月是散味的黄金时间。因此在春季开始装修,软装完成时差不多刚到夏天,正好散味。
(3)散味的黄金时间是半年,加上前后施工等因素,一年的时间比较充足,时间再长自己也吃不消,房租都是巨大的成本啊。
(4)这样预算下来,春节后就要开始找房,3月开工,2个月后定制家俱、房门进场安装,5月底、6月初基本可以散味。
最后执行下来,找房子耽误了一点时间,拖到3月底才开工。6月底才开始散味,比计划慢了一个月。
总结起来,时间预算至少要考虑下面的因素:
(1)装修后的散味,需要充分利用5~11月的黄金时间。对于装修后的散味,很多人说两三个月就行了,不知道这是哪里来的经验,更多是感觉吧,咱不能拿自己的身体做试验,特别是小朋友。当然时间是要成本的,看个人承受能力,以及污染的多少,就个人而言,绝对不能少于半年。
(2)重大的时间节点,比如结婚、小朋友上学等。
(3)开工时间,最好安排在春季,年后是装修淡季,并且不跨年,千万别拖到年底开工。
(4)装修准备时间:这个时间也很重要,独立设计师(如果有)、装修公司的选定,装修知识的学习,这些都需要时间。
(5)设计时间:不管有没有独立设计,这一步都是要有的,最简单也得有张平面图。如果有设计师,还要花上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来设计。
关于散味时间的问题,最近终于找到一篇论文,有了实验数据支撑。文中统计了近千个装修房的染污数据,并给出了两张图:
图中可以看出,12个月以内的污染浓度很高,12个月基本上是个分水岭,论文的数据多来自杭州地区,考虑到广州高温时间更长,时间可以相应缩短,我们虽然不到12个月,效果应该跟12个月差不多,所以时间安排还是挺合理的。当然两年的效果会更好,不过时间成本太高。
前面啰嗦了很多,这里来个总结吧。装修需要准备什么,从打算装修开始,至少需要下面几点:
1、思想准备
装修是场硬仗,耗时几个月,要有足够的精力和耐心,投入足够的时间。
付出了这么多之后,还要放宽心,结果可能比预想的差,不过没什么,总比原来好吧
尽量避免瑕疵,但是瑕疵经常无法避免,其实也没什么,不用太在意,就像刚买了心仪的鞋子,刚买的时候天天注意鞋带怎么系,不敢走脏的地方,看到别人的鞋子,忍不住比较一下款式,但是时间长了根本不会在意这些细节,逐渐退化到有没有穿鞋子这个基本问题。
2、知识储备
装修的知识面非常广,布局、材料选择、施工方法、管理、质量控制、验收,等等,每个方面都要学习。
学习的途径主要有:
(1)装修书籍
麻油们推荐过不少有用的书,有几本俨然是教科书般的存在:
《小家越住越大》:原万科广深区域副总建筑师,从事住宅研发13年,参与过万套以上精装修住宅设计。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用大量手绘图深入潜出介绍装修的基本布置问题,很多理念、细节非常符合日常生活,装修前期必看。现在已经写到第3部了,只看过第1部,书有点小贵。“小家1”侧重讲收纳,“小家2”的主题则是功能。作者还有一个公众号,叫家的容器,里面文章不多,每篇都写的不错。
这里放几页书中的内容,写的确实很实用,直击家居痛点:
《这样装修不后悔》:虽然是台湾人写的,里面的案例都是大陆的,专门介绍硬装,写的非常好,装修必备。
还有些麻油推荐《这样装修最省钱》、《家庭装修建材选购大全》,没看过,就不多说了。
(2)论坛
看广州妈网论坛足矣,妈网的日记大赛已有1000多个参赛日记,有很多写的非常仔细也非常好,参考价值非常之大。需要做的就是准备好WORD,边看边复制粘贴做笔记。
过段时间把自己看过的精华贴整理一下,分享在本贴。
(3)设计作品
前期时,也可以看看独立设计师的作品,在一些设计网站上都有介绍。
(4)进妈网装修群
联系妈网的小编,拉入装修群,里面讨论相当火热。
3、资金准备
资金准备主要根据装修的进程来定:
(1)首先是设计费用,一般独立设计的服务周期很长,硬装前一半左右即可
(2)其次是硬装部分,开始时可能投入1/3左右,一般两三个月内需要全部投入
(3)软装部分,若有整体定制,一般在地板完成后即可复尺,然后确定设计图纸,让工厂准备生产,此时一般要投入一半左右的定制资金。地板一般在开工后一个月左右完成,每家装修进度不同。一个月左右可以完成生产,然后付清余款开始安装。
对了,还有门,这个到底算是硬装还是软装?门跟定制柜子差不多,也要量尺后再生产,生产周期也是一个月左右。
(4)至此,装修资金已用去大半,剩下主要是家电。
4、资料收集
主要收集房子的户型资料,搞清楚哪里是承重墙,各种管子的进出通道以及路径,知道哪里能改哪里不能改。
如果房子较新,物业都会有户型资料,可以到物业复印或者拍照。
邻居的装修经验是最宝贵的资料,收集越多越好。有时要注意,每栋楼都有几层是特殊的,跟上下层都不一样。
同楼的出售或者出租房也是研究重点,这可以在网上看到,也可以向中介求助,或者假装买房的让中介领着看看。
摸清梁的位置和尺寸也很重要,上任业主装修时很可能把某些梁隐藏起来。
很多麻油打拆后才发现户型隐藏的问题,有的问题很麻烦,可能会颠覆原来的设计,那时真是措手不及。
5、APP
现在装修的APP很多,做的也很好,上手很快,有的APP里可以搜到某个小区的户型,可以直接导入软件。我用的是酷家乐,现还做的越来越完善,普通版免费,专业版收费且面向公司,如果设计师也用这个软件,那就更方便了。
先回顾一下第一次装修的惨痛经历。
第一次买房时,感觉整体不算旧,于是只把卫生间重新装一下,其它房间就是铲墙、刷墙。还记得当时完全是小白一个,完全没看过妈网装修论坛,无知者必然无畏,装修后三四个月就住进去,当时只知道墙漆自己买好一点,墙面处理就让装修公司全包了,依稀记得当时只把墙皮铲掉,然后刷了801胶水,直到前两年才知道这种胶水毒性很大,回想起来都后怕,还好只住了两年。
当时花钱最多的就是卫生间,最头痛的也是卫生间。卫生间两侧墙分别是主卧和次卧,原房子就有点漏水,墙面涂料起泡、脱落。当时不懂刷完防水就要做闭水试验,贴完瓷砖时才做,放水24小时之后发现主卧的墙明显渗水,于是去找装修公司理论,没想到老板死不承认,还说闭水试验可以做,但是不能放水24小时,两三个小时就足够了。
沟通无果,有一种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感觉,无耐之下去找消协。
消协象征性地先让双方协商解决,双方互不相让,只能做鉴定,不过鉴定不便宜,要3000块,还得我先出。
鉴定同样做24小时,放的水比我放的还多。结果两面墙全渗水,效果更明显。
然而,然而并没有什么用,向这个混蛋老板要了两次钱,都借口没给。虽然尾款没给,但尾款只有2000块,鉴定费还3000呢。懒得再跟这种人打交道了,再要钱还会借口不给,没精力为这点钱再闹上法庭,比狠又比不过人家,这事只能不了了之,花钱买个记性吧,不然还能怎样,无奈啊!
后来家里领导发现有个小包工头经常给她单位维修,于是找过来收拾残局,干活真是挺认真的,打掉地砖重新做防水,然后做闭水实验没发现问题,算是圆满收尾。不过入住一年多以后,墙面还是有些渗水,没有沉箱的卫生间真是很难做好。
这次不成功的装修经历,让我总结几条经验:
(1)装修全程都要参与、把控,不能把选材交给任何人,天知道别人用的是什么材料。装修的材料一定要搞清楚,花钱事小,健康才是大问题。
(2)卫生间防水一定要做好,防水干了之后就要做闭水实验,之后再贴瓷砖。
(3)所谓的装修公司,规模小一点的就是有档口的包工头而已,规模大一点的就是管理一群包工头,真正干活的还是工人,规模大的装修公司又多了一层管理费。
(4)如果要找装修公司,街边小店就算了(我找的就是这种),宰不宰你全靠运气,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什么合同都没有约束力,消费者非常弱势。要找就找注重口碑、注重品牌的公司,妈网的合作商家就挺好。
(5)尾款要定的高一点,否则出了质量问题,无良商家往往选择烂尾,你被迫接受他就赚了,不接受也没少赚。
(6)要找包工头就找经常给熟人做的那些,起码不会太差,出了问题也不会烂尾。
敲定这次的装修模式
有了第一次装修的经历,这次再来选择时,基本上有了答案,就是施工队的半包模式。
清包模式最先排除。所谓清包模式就是把包工头都省掉,材料、找工人全自己来,这种模式质量最有保证,工人干不好就换,一般来说也最省钱,但是确实需要时间,上班族还是算了吧。
半包模式主材自己买,自主性大,除了水泥、砂等基本建材,其它的我自己搞定,有些人的半包没这么全。
全包模式虽然省事,却限制了选择,即使装修公司许诺了品牌,多数也是品牌的低端产品,中途看见其它合适的东西,想换都换不成,所以没必要把自己的路堵死。我还是喜欢把决定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剩下就是用装修公司还是施工队的问题。
第一次装修找的是装修公司,印象不好,也可能是因为找的是路边小公司,不正规。朋友、同事用装修公司的不多,即使有也没见有特别高的评价,很多麻油为了省钱不找独立设计,我倒是觉得独立设计少不了,为了省钱没找装修公司。论坛里有不少用了装修公司,反馈是有好有坏,普遍的反映是,质量与项目负责人、包工头的关系很大,遇到不好的人,即使公司名气大也没多大用,装修并不是买东西,遇到质量问题很可能需要返工,没有哪个公司喜欢返工的,多数是能拖就拖,这时就看客户的吵架能力了,闹的凶的处理就快,好欺负的自然处理就慢。并且返工很可能打乱工序,结果就是工程的大幅延期,过程让人糟心,心累是最大的累。
每每看到那些被拖的无奈的麻油,就越发不敢找装修公司。
最后还是找了施工队,这个包工头给很多同事做过,多数人觉得还行吧,我的要求也不高,没硬伤就行了。
现在已施工完成,做工马马虎虎吧,有点硬伤。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发现这个包工头,如果顺着他的做法来,会做的很快,一旦有变,哪怕是一点点,立刻变脸,火暴的很,有一种网红做烂的感觉。
经过这次装修,我推荐施工队+监理的模式,资金充足的话推荐装修公司+监理的模式,后面再细讲。
没想到,本贴一停就是半年多,现在重新捡起来。
先简短把时间和主要事情说一下,之后再重点说明一些工序。
本阶段也同时进行了其它阶段的工作,这时重复了一些内容,以保持连贯。
1 第一周 打拆
1.1 周一:打拆木制品
工头父子+两个师傅
昨天还没搬好家,工头不到8点就来了,发现还有东西没搬,催着赶紧搬。
柜子不少,第一天先把木制拆掉,拆的东西当天就开始运,大部分运走了。
1.2 周二~周四:打拆
工头父子+两个师傅
开始清泥
1.3 周五:清完泥+运来水泥、砂
1.4 周日:运来线管
2 第二周 砌墙、水电定位
2.1 周一:砌墙
两个师傅。
本来定墙的位置设计师要来的,结果周一设计师休息,包工头着急砌,我看房间里也不复杂,于是先定房间墙,留下厨房的墙周二再定,结果主卧门的位置定错了,后面设计师也没注意到,定水电时才被设计师发现。看来还是需要认真对待图纸,不可有半点马虎。
房间里两堵墙砌完,一砌到顶,之前没有强调不能一天砌到顶,再加上用的砖很轻,就没当回事,第二天看,顶上还是有些缝隙的。
2.2 周二:砌墙
两个师傅,房间的墙要批荡,厨房的墙要砌。厨房的墙要砌斜角,并且做推门,墙上还要多加个窗(煤气公司要求),因此小白现场与师傅确定尺寸,由于折角太多,临时取消了一个折角。另外,推门顶部要有遮挡,需要在顶部砌出五六厘米,这个完全不懂,全靠小白跟师傅沟通,设计师的作用有一次体现。
2.3 周三、周四:砌墙、批荡
工头+一个师傅,厨房的墙批荡,再有就是修修补补,拆开的边角需要抹平。
2.4 周六:
厨柜设计师量房,因为明天要水电定位,量完后设计师就回去,准备画图出水电。中午打电话问我要电器的尺寸,这才发现,好多电器还没选好,不过之前也看了很多,在网上选了一通,发给设计师了。
2.5 周日 水电定位
厨房的水电还没出来,这个有点滞后了。
早上9点设计、水电师傅都来了,放了一个上午才结束。插座不少,放到最后,自己都头晕了,设计师的作用再次体现出来,每个插座、开关位置都要确认,有些需要临时调整,自己也要心里有数,一般的位置设计师定就行了,重点关注的地方要参与进来,别人定的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
装修前很多东西可能并不清楚,打拆后才能发现问题。
拆吊顶时,还没用上工具,吊顶轻轻一扯就掉下来一块,天花上的一大片抹灰也跟着掉下来。以前经常听到天花上有点声音,检查过几次也没发现问题,原来是吊顶松动,抹灰层与楼板间有空洞,一万个后怕中…………
打拆客厅地面时,发现有根管子通向隔壁,问了邻居,原来原业主是一套房子,房产证上是两套,两套房之间原来是没有墙的。这根管子是空调水管,隔壁装修时将管子截断,我家的空调水还是流到这根管子里。天那,还有这种事,怪不得地面是湿的,而且隔壁说他家的客厅墙老是起泡,还好我没怎么用客厅空调,不然整个地板里都有水。
一、墙砖的选择
墙砖、水泥沙浆都是施工队包的,砖的种类没有可选的,只是选了厚度,用了10厘米的砖,工头还推荐7厘米,感觉太薄了,不坚固。市面上基本都是水泥砖,见下图。制砖过程中加了气,作用是形成小孔,类似蛋糕,所以很轻,也叫加气砖、轻质砖,重量只有红砖的1/4-1/3,普通混凝土的1/5。
国家推荐用这种砖,因为保温效果好,重量也轻;装修队也喜欢,块大、重量轻,砌的快,而且可以用锯子随意切割。不过对消费者来说,并不是好东西,砖很软,用螺丝刀一戳就是一个洞,不用费多大力,以后想在墙上固定点东西都麻烦,普通的隔墙可以用,装空调也勉强能行,如果要装吊柜,感觉真不行,除非采取特殊的加固方式。好在这次装修没在墙上装吊柜,只能默默接受这种砖。
本来以为传统的红砖买不到,施工队就是这么说的,后来在淘宝上居然有红砖在卖,不过好像没什么人买。想买的话,市场上应该也可以找到。(淘宝链接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spm=a230r.1.14.1.78ae1e4bJMR2mR&id=35159581801&ns=1&abbucket=1#detail)
砖的厚度有7厘米、10厘米、12厘米、15厘米,还有更厚的。普通房间的砖推荐用10厘米厚的,7厘米实在太薄,卫生间、厨房则推荐7厘米的,因为这些墙都要贴瓷砖,墙本身至少要抹1厘米厚的砂浆,贴瓷砖时又要抹水泥或者瓷砖胶,再加上瓷砖的厚度,会让墙的厚度增加不少。这次装修全用了10厘米的,发现卫生间和厨房的墙太厚,有点浪费空间了。当然,如果空间足够,完全不用在乎这点厚度,用厚一点的砖总是好的。
二、墙砖一次到顶?
在麻友的日记看到砌砖的讨论,正规的工序不能一次到顶,并且到顶时要用砖斜着砌。我的施工队进展太快,我还没反应过来,就全砌好了,没一样按正规的工序:
正确的砌法应该是这样:
可以看下面这篇文章:https://zhuanlan.zhihu.com/p/43831025
考虑到我们用的墙块都比较大,下沉应该不大,并且也没有小砖,没法斜砌,就懒得折腾了。
但是仍然觉得不规范,跟工头提起这件事,工头说从来都是这样砌的。没办法,不在一个频道,也别指望他们能学习改进,这时真能体现文化水平的差异。其实问题的关键还在于事前没说明,后面再说就很被动。所以麻油们在砌墙前,要事先把工艺说清楚。具体的注意事项,就看上面提到的那篇文章。
后来砌完墙、抹完砂浆层,干了之后发现,墙顶还是有条裂缝。好在裂缝没有继续发展,抹完腻子、刷墙漆都没发现裂缝。
三、门梁用了角钢怎么办?
门洞的上方一般要用混凝土门梁,如下图,这也是规范要求的。预制的或者现浇的都可以。
实际施工时,施工队往往不采用,我的图纸上都标了,施工队还是用了两块角钢当作门梁。考虑到我的门洞比较窄,并且用了轻质砖,就没再计较。
后来专门计算了一下,当时角钢的尺寸没有细量,计算时就用了2.5厘米宽、3毫米厚的角钢,0.85米宽的门洞,按比较危险的算法,算出的下沉量是2.2毫米,角钢应力是55MPa(小于215,即使铸钢也有155),强度上问题不大,下沉量也不算大。不过最好还是混凝土门梁。
装修群里有个麻友,门洞好像是2米,施工队也用了角钢!!真是担心他家的门,根据计算公式,下沉量与门洞宽度的4次方成正比,按我的算法,他家的门洞下沉量是6.7厘米,虽然宽度相差2.4倍,下沉量却相差30倍。他家用的角钢尺寸可能比较大,但是2米宽度也是相当危险的。即使用了混凝土门梁,这么大的宽度,也要计算一下才好,梁高太小也不行。
如果麻友也担心自家的门梁,我可以帮你计算一下是否安全
砌墙定尺那天,设计师小白刚好有事,工头执意要定尺,我想这图纸上画的明白,这么简单的事情就不用设计师过来了,结果墙却砌错了。
现场光顾着看尺寸,门的位置却忽略了,图纸上的门是这样的:
实际砌时,门放在下图红线位置,导致门往房间里移,减少了房间的利用空间。
当时现场看真是没问题,门与墙对齐,各种尺寸都是对的。好在几天后小白过来看现场,发现了问题,否则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发现。因为发现的早,把门洞的位置调整好,没耽误太多时间。
总下来,主体拆改阶段注意以下问题:
1、打拆时注意保护。
管道的位置需要格外小心,打坏了很麻烦。
2、打拆前到楼下检查天花板。
打拆地板时,冲击力太大,容易把楼下的天花打裂,如果方便的话,让施工队到楼下看看,检查一下天花是不是有裂缝,用手敲敲天花,看看有没有空洞。因为打拆很难控制,如果楼板比较薄、楼下天花的批荡做的不好,很容易出现裂缝,运气不好的话有可能把天花的批荡振下来。因此最好能到楼下检查,若能发现问题,将来好界定责任。
3、砌墙前确定墙砖。
墙砖的厚度要确定,空间紧张的话推荐房间用10厘米厚、卫生间及厨房用7厘米厚。
墙上若装有重物,如吊柜、电热水器,需要用红砖,或者对墙体采用特殊处理。红砖还是可以买到的,就是比较麻烦。
4、砌墙的工艺最好事先商定。
墙不可一次到顶、门洞用混凝土门梁,这些都要事先商定,最好一开始谈价就就跟施工方提出,不然施工方容易推诿耍赖。
墙面挂网等工艺也要事先确定。我的墙没有挂网,也没出现开裂。
先简短把时间和主要事情说一下,之后再重点说明一些工序。
水电阶段,也同时进行了其它阶段的工作,这时重复了一些内容,以保持连贯。
2 第二周 砌墙、水电定位
2.1 周一~周五:砌墙、批荡
2.4 周六:
厨柜设计师量房,因为明天要水电定位,量完后设计师就回去,准备画图出水电。中午打电话问我要电器的尺寸,这才发现,好多电器还没选好,不过之前也看了很多,在网上选了一通,发给设计师了。
2.5 周日 水电定位
厨房的水电还没出来,这个有点滞后了。
早上9点设计、水电师傅都来了,放了一个上午才结束。插座不少,放到最后,自己都头晕了,设计师的作用再次体现出来,每个插座、开关位置都要确认,有些需要临时调整,自己也要心里有数,一般的位置设计师定就行了,重点关注的地方要参与进来,别人定的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
3 第三周(水电)
3.1 周一:准备开槽
电工+老板儿子,根据地平高度,弹出等高的线,确定详细位置。
3.2 周二:开槽
电工+老板儿子,打出线盒洞。
承重墙是混凝土的,开槽挺麻烦。
3.3 周三:开槽、穿管
电工+老板儿子,继续开槽,装配电箱,开始穿管。
根据厨柜的设计图,定厨卫水电位置。
3.4 周四:开槽、穿管
电工+老板儿子,继续开槽,穿管。
发现主卧空调的开关装低了。
3.5 周五:穿管
电工+老板,穿管。
今天穿了差不多了,大部分已完成。
包工头说电线还不够,又补了2.5的红线和地线,当初买飞雕就是看重是京东自营,当天就可以补货。
网线、有线电视线也买了,只通到客厅,网线也可能用不上。
3.6 周六:水电线路拍照
水电线路很重要,以后安装东西都需要避开线路,所以必需把每条线路都拍下来。
3.7 周日:磁砖到货,买防水、开关,定墙漆颜色
运费300,搬货也是300,2.5吨的砖,小车大概运了七八次。
下周一要铺砖,小白说位置要定好,并且电的位置也要验收,不然铺了砖就不好改了,所以要到工地验收一下,周一也是她休息的日子,不好意思让她调休了一天。
4 第四周(磁砖)
4.1 周一:水电验收、磁砖交底
水电工+泥工+工头。
上周说是周一铺砖,结果今天只是作好准备,并把电收尾,穿管的还差一些,墙面开的槽还要补起来。
工头和泥工一起量了门槛石的尺寸,我照此去买。公司附近就有一家,不过没有啡网的,到某宝上问了一家,时间要四五天,还说是快的,还是明天去石溪看看吧。
4.2 周二:铺地砖、买门槛石
水电工+泥工+工头。大雨,下午转阴,又转晴
中午去了趟石溪,网上搜到有许多石材店,随便挑了一家,叫宏扬石材,报了下价,比网上还便宜50,包运费700(6个门槛石,三块磨边,里面还要加钢筋),感觉老板也挺实在,也没砍价,很快定下来,明天就可以送货。跟老板聊了一会,说她19岁开始做石材生意,做了二十多年,她的加工厂就在石溪装饰城不远的地方,海珠的价格会比天河便宜。麻友如果想做门槛石或者其它石头,推荐去她家。
下午就有师傅给我打电话,今天就可以送货,没想到这么快。不过师傅这边的服务意识就不行了,一开始就跟我说找个货拉拉,老板许诺自己的车送上门的,还加了20元,这师傅居然还说货拉拉,我让他找老板。后来送过来了,居然说不送上门,我叫了装修师傅下来把东西拿上去。告诉老板后,她很不好意思,退回了20元。
晚上回去看,客厅铺了一半了,水电应该是做好了。
4.3 周三:铺客厅地砖
泥工+工头。
今天客厅地砖全铺完了,不过还差了三块,主要是门洞那里没用门槛石,里面又有走廊,损耗比较大,于是补了三块,150,周日送过来。
4.4 周四:铺房间地砖
泥工+工头。
房间的防水昨天已做好,今天开始铺木纹砖。客厅的地脚线也铺完了,没贴的地方抹了砂浆。
瓷砖胶果然有几包是坏的,百安居的销售A居然不做了,换了B跟进,说可以退货。B说,他之前跟A说这批货时间久了,不建议销售。原来这个A是以低价为由对我清货,上当啊,幸亏腻子粉没信他忽悠。
4.5 周五:铺房间地砖
泥工+工头。
今天完成房间地砖,只剩下客厅的三块砖,要等补货,屋顶补了批荡,进门门槛石也铺完。
深色的啡网还挺好看。
施工队的水电师傅是个老师傅,已经干了三十多年水电了,不过后来发现,虽然经验丰富,细节上看还是游击队水平。
老师傅拿了一盒粉笔来记录,写的倒是挺仔细的,白墙面倒是能看清,批荡的封面很难看清,我也忘记带记号笔了。看看下图装修公司的水电定位,多数用配漆标记,很清楚,我这师傅的标记真是差太远。
算了,也不能要求太高,游击队就游击队吧,能用就行了,这时候需要自我安慰。
虽然房子不大,设计师给我安排了60个插座、20几个开关,每个位置都跟我详细沟通,介绍了使用的场景,考虑得挺周全,特别是客厅的双控制开关,一个在入户位置,一个在房间前的走廊位置,用起来确实很方便。水电定位前,自己一定要把每个电位都在房间里过一遍,想想使用场景,每个电位都要想好。
定位那天早上9点,设计、水电师傅都来了,放了一个上午才结束。插座太多,放到最后自己都头晕了,还好有设计师给我掌控。每个插座、开关位置都要确认,有些需要临时调整,自己也要心里有数,一般的位置设计师定就行了,重点关注的地方要参与进来,别人定的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
由于房间比较小,开关、插座都跟定制的柜子、床有关系,定位时要考虑到,特别是床头开关,小孩房的开关放在衣柜侧壁。
双控的开关也是要注意的,不要放错位置。
由于厨房的电器没有完全确定下来,厨房的水电过几天再定位。
电位的设置可以参考这两篇文章:
1. 室内装修开关插座布置表,太有用了!
https://zhuanlan.zhihu.com/p/21750127
2. 新房装修的开关插座怎么布局,有清单吗?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4114001/answer/634008423
之前只顾着考虑房间的电位,厨房的电位没跟上,大意了。
5平方的厨房,形状却七弯八弯的,很难再找到我这种厨房了
本来想装洗碗机、消毒柜,或者洗碗、消毒一体的,后来发现只有炉灶下有位置,但是离炉灶太近,消毒柜是要加热的,安全上不行,只能取消洗碗机,选一种小型的消毒柜,放在台面上,或者挂在墙上。厨柜定制(也是至尚)给的水电图见下图:
水电位跟电器的尺寸密切相关,定水电位前就要完成厨柜设计。厨柜的设计更专业一些,小白虽然给我做了总体设计,包括各种柜子和厨柜,但是厨柜牵扯面比较多,必需要厨柜制作商出图才能定水电位。
水电安装完成后,厨柜制作商还要上门复尺,根据最终的水电位出图。
水电施工主要就是开线槽、穿管,本来想自己买水电材料,后来觉得麻烦,就让工头代买了。
施工的细节更能看出游击队水平:
线管摆放很随意,跟麻友的相比差太远了,放一张别人家的线管:
这时就觉得,要是有个监理监督一下,应该会规范不少。之前以为监理也要不少钱,后来才发现并不贵,一两千就可以搞定,对装修来说只是九牛一毛。要是下次装修,一定找个监理。
水电施工整整做了一周,电工老说我家的电位太多了
有一件事非常重要,管线的位置一定要拍照并整理,以后安装柜子、电器都要用到,拍照时最好把相对位置显示出来,不然不好确定位置,可能的话,作一些测量标记。特别是厨房,安装厨柜时要钻墙,尤其是吊柜,打到管线就不好了。
有的柜子上可能有插座,这些位置要把线留长一些,否则装柜子时还要临时接线,安全性也不好。
一、电线规格
一般家庭用的电线都是BV型,也就是单芯的硬铜线。规格主要看电线的粗细,一般照明多用1.5平方,普通插座2.5平方,大功率插座4平方,这里的平方就是平方毫米。
网友们对电线的选用一直有争论,其实根据电流选择就行了,国家早有规范:
根据穿管里的电线数量、环境温度、电流就可以选择电线规格,考虑到广州的天气,环境温度35度肯定能达到,所以2.5平方电线最大是16A,4平方最大是22A。这个温度不是某个时刻最大的温度,而是电线长时间的环境温度,选用35~40度应该是合适的。
理论上选用的电线越粗越好,实际上太多富余并没有什么用,不光浪费钱,安装起来也麻烦。相邻两种规格,差价约60%。
这次装修,照明和普通插座全用了2.5平方,主要考虑安装方便,买材料也好买,另外也担心多了一种规格容易装错。装修群里有人照明也用了4平方,简直暴殄天物,完全是浪费。
最终我用了2.5平方9卷(火线、零线、地线各3卷),4平方2卷(火线、零线各一卷),每卷都是100米,花了2300。
二、电线购买
电线品牌很多,价格相差不是太大,毕竟主要材料是铜,大厂的产品应该都不错。没选本地的庆丰,一来庆丰连网站都没找到,不是什么大厂,二来京东上卖的很少,我主要还是在京东上买电线,缺线时补货方便。
最后选了京东上的飞雕,质量应该中规中矩吧。飞雕有个特点,火线经常做特价,零线一般不变,估计是诱惑买火线,零线再顺带一起卖。
电线这种材料可以先屯着,遇到双十一时可以先买了再说。
三、电流如何计算
虽然中学时就知道P=UI,则I=P/U=P/220,即电流=功率/220,实际上却没这么简单,还要考虑功率因数。
真正的电流=功率/220/功率因数,功率因数可以简单理解为电器本身也要消耗电能。自己计算了客厅和厨房的各种电器电流如下:
一个回路里的各个电器电流相加即为总电流,根据总电流即可选择电线规格。
一、空气开关
打开配电箱,里面的开关就是空气开关。
主开关是合在一起的两个按钮,也叫2P开关,因为线路为火线、零线两条,所以叫2P,2P开关可以同时切断两条线路。
回路的开关是1P,只有一个按钮,只能切断火线。1P开关即使断开,检修时也不安全,若要检修时安全需要装1P+N开关。
电流超过额定值时,空气开关自动关闭,防止电路超载。
二、漏电保护器
漏电保护器其实就是触电保护器,一般主开关集成了漏保,要占用配电箱的4格:
回路开关也有集成漏保的,占用配电箱的两格,紧凑型的只占一格。施耐德的常用漏保有三种:
三、开关、漏保如何配置?
开关、漏保配置主要是钱的问题。施耐德的1P36块,1P+漏保147块,相差110块。
经济、常用的配置是:主开关带漏保,回路只用1P开关。这种配置很常见,主要问题是一有漏电就要跳主开关,全家没电,也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检查时要逐个回路慢慢查。
方便、花钱的配置是:主开关不带漏保,每个回路都带漏保。有人说照明回路不需要,原因是照明回路比较高,人碰不到。这个解释不敢苟同,照明线路也可能触电,虽然是小概率,但万一触电却没保护,那岂不是很惨?
主开关的漏保电流多数是100mA,回路多数是30mA,回路漏保更灵敏一些。
这次装修综合了上述两种,主要用了第一种配置:主开关带漏保+厨房开关带漏保+其它普通开关。一来为省钱,回路里只在厨房设了漏保,因为厨房的电器多,水管也多,更容易漏电;二来感觉源头上一定要有保护,特别是普通开关都是1P开关,非1P+N开关,1P开关只切断火线,有一定安全隐患,若总开关上带漏保,安全上更有保证。经测试,厨房漏电时厨房、总闸全跳,其它房间漏电时,厨房开关不跳。
为了增加漏保的灵敏度,专门买了漏保插座,在冰箱等容易漏电的位置增加保护(我的冰箱放在客厅),提高了灵活性。公牛的漏保插座,漏电电流只有10mA:
可参考:
空气开关、漏电保护器和配电箱,你都知道怎么买吗?
https://zhuanlan.zhihu.com/p/30812914
一篇搞懂:空气开关、漏电保护、回路布置 都是啥,要咋弄?
https://zhuanlan.zhihu.com/p/26051511
疫情仍在发展,武汉加油,天佑中华!
宅在家里无聊,继续总结装修经验。
一个开关控制一个回路,设置多少个回路,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用线路
空调、大功率热水器都是用电大户,都需要单独一条回路。
客厅的空调一般至少2匹,肯定单独一条回路。
房间的空调如果比较小,回路紧张时,也可以两台空调用一个回路。
即热型的热水器,功率都很大,肯定单独一条。
冰箱建议也设专线,外出时只留下冰箱有电,其它线路断电。
二、按房间划分
房间可分厨卫和普通房间两大类,再细分还能分出客厅、主卧、次卧、厨房、卫生间。
房间照明和插座要分开。
有没有觉得已经很多了?
三、其它考虑
一般大于3000W的电器都算大功率电器,最好单独一条回路。但是回路太多也麻烦,花钱多是一方面,配电箱也要跟着扩大。
厨房的电器比较多,类似热水壶这种电器,虽然功率不小,却不会长时间使用。同时使用的电器总功率可能挺大,但持续时间不长时,只要线路不过载,也就是电线的规格大于可能的总电流,放在一条回路上也是可以的。
四、回路数合计
如果是两房,比较刚需的回路应该包括:
3个空调回路
1个冰箱回路
1个厨房卫生间插座回路
1个厨房卫生间照明回路
1个客厅、卧室插座回路
1个客厅、卧室照明回路
加起来就是8个回路,选用配电箱就是8+4(空开+漏保)=12回路。
如果厨房、卫生间分开,客厅与卧室分开,还要增加4路,就是16回路。
如果热水器再单独一路,那就是17回路。
如果是三房,在上面的基础上增加即可。
没装修时,只有5个回路,感觉非常不方便,特别是每次外出都要清理冰箱,因为要关电。如果冰箱单独用一个回路,外出时只留冰箱,非常方便。另外,冰箱不能频繁开关,若冰箱没有专门回路,电路检修或者安装电器、灯具时,都要频繁开、关电路,影响冰箱。
这个包工头比较看重防水,厨卫都刷到吊顶位置,卫生间相邻的墙也要刷。
以前住的房子只刷了卫生间,防水施工没问题,结果与卫生间一墙之隔的房间也有起泡、脱落的现象,所以非常认同包工头的做法,在这个问题上,我不计成本。
不过防水涂料确实挺贵的,我买的全是柔性防水,在卫生间、厨房、相邻的房间墙都刷了防水。没装修前,有面外墙有返潮现象,也把这面墙刷了防水。
卫生间的防水刷得不太成功,在墙角出现裂痕,见下图:
之前虽然买了雷帝的防水,但是没到卫生间就用完了,又买了高德的防水,结果出现了裂缝,难道是产品的问题?于是又买了雷帝防水刷了第二遍,结果还是有裂缝,崩溃!
包工头说没问题,可以放水,但是没有到楼下看看现状是什么样,结果放水后,让楼下看看情况,发现下水管那里有潮湿的现象,其它地方没有异常。包工头认为潮湿是因为之前的地面经常有水,当时也没有防水,渗到楼下也是正常。这个解释也不差,并且包工头说要到楼下看看,结果楼下的迟迟没有空,结果不了了之。又埋了一个雷。
先简短把时间和主要事情说一下,之后再重点说明一些工序。
本阶段也同时进行了其它阶段的工作,这时重复了一些内容,以保持连贯。
4 第四周(磁砖)
4.1 周一:水电验收、磁砖交底
水电工+泥工+工头。
上周说是周一铺砖,结果今天只是作好准备,并把电收尾,穿管的还差一些,墙面开的槽还要补起来。
工头和泥工一起量了门槛石的尺寸,我照此去买。公司附近就有一家,不过没有啡网的,到某宝上问了一家,时间要四五天,还说是快的,还是明天去石溪看看吧。
4.2 周二:铺地砖、买门槛石
水电工+泥工+工头。大雨,下午转阴,又转晴
中午去了趟石溪,网上搜到有许多石材店,随便挑了一家,叫宏扬石材,报了下价,比网上还便宜50,包运费700(6个门槛石,三块磨边,里面还要加钢筋),感觉老板也挺实在,也没砍价,很快定下来,明天就可以送货。跟老板聊了一会,说她19岁开始做石材生意,做了二十多年,她的加工厂就在石溪装饰城不远的地方,海珠的价格会比天河便宜。麻友如果想做门槛石或者其它石头,推荐去她家。
下午就有师傅给我打电话,今天就可以送货,没想到这么快。不过师傅这边的服务意识就不行了,一开始就跟我说找个货拉拉,老板许诺自己的车送上门的,还加了20元,这师傅居然还说货拉拉,我让他找老板。后来送过来了,居然说不送上门,我叫了装修师傅下来把东西拿上去。告诉老板后,她很不好意思,退回了20元。
晚上回去看,客厅铺了一半了,水电应该是做好了。
4.3 周三:铺客厅地砖
泥工+工头。
今天客厅地砖全铺完了,不过还差了三块,主要是门洞那里没用门槛石,里面又有走廊,损耗比较大,于是补了三块,150,周日送过来。
4.4 周四:铺房间地砖
泥工+工头。
房间的防水昨天已做好,今天开始铺木纹砖。客厅的地脚线也铺完了,没贴的地方抹了砂浆。
瓷砖胶果然有几包是坏的,百安居的销售A居然不做了,换了B跟进,说可以退货。B说,他之前跟A说这批货时间久了,不建议销售。原来这个A是以低价为由对我清货,上当啊,幸亏腻子粉没信他忽悠。
4.5 周五:铺房间地砖
泥工+工头。
今天完成房间地砖,只剩下客厅的三块砖,要等补货,屋顶补了批荡,进门门槛石也铺完。
深色的啡网还挺好看。
5 第五周(完成磁砖,墙面处理、腻子粉)
周一 小白又来看踢脚线,瓷砖铺完
周二 铲墙刷墙固 燃气改管
周三 防水做完,墙固刷完
周四 ~周五 3个工人,厨房贴了一半,腻子粉刷了一半
周六 买了防水,去柜子那里定了材料,基本的颜色
6 第六周(磁砖,墙面处理、腻子粉)
周一 3个师傅,腻子粉刷完,厨卫墙砖一半,做了防水
周二 没人干活
周三 闭水实验。阴角那里有裂缝,基本上全部地方都有一条。先做做防水实验再说吧。
周四~周六 假期停工 ,量门
7 第七周(磁砖,墙面处理、腻子粉)
周一 继续刷腻子,厨房瓷砖,又做了一遍防水
周二 ~周四 腻子,瓷砖
最近接连下雨,工头居然说刷完腻子要打磨,周五就可以刷漆。我决定还是等一段时间。
周五 卫生间墙砖基本结束。还需要补一箱砖,是局部的地方,贴一贴。
周六 确定柜子图纸,签字交钱,先交总价一半(加上定金共一半)。
8 第八周 基本完工
周一~周五 打磨,刷底漆,瓷砖铺完
打磨时发现墙顶开裂,原来是原来的水泥沙浆层不牢固,螺丝刀戳一戳就掉了,后来铲掉一部分,没全铲。
刷完底漆后,没有接着刷面漆,因为门窗都没安装。
周末 安装插座、开关面板
每次去看材料,总不免看一下瓷砖,踩踩点。虽然档口众多,总是挑不到合意的,要么就是价格太贵,要么就是款式太少挑不到合适的,广州的瓷砖展厅都太小,看不出效果。后来看到东鹏广州总部的展厅还不小,就带了家中领导和设计师小白来看款式。
东鹏的广州总部在天河车陂:广州东鹏总部
附近是东宏装饰城,不过都是些小店铺,没什么可逛的,也许高手能淘点东西。
周边还有百安居、东方国际,倒是可以逛一下。设计师小白的公司也在附近,羊城创意园。
选了半天,选中了一款客厅地板,厨房、卫生间的还是没合适的,而且东鹏的价格也不便宜,最后决定去佛山看看。
佛山是瓷砖之都,一直听说那里的砖便宜,但是那边不熟悉,并且我们的用量也不大,考虑到后期补砖的便利性,就一直在广州的市场逛。设计师小白说佛山的展厅大很多,也很便宜,可以带我们过去看看。
于是周末一早出发,小白开车带我们过去,45分钟的车程,直接到威尔斯的展厅。这里的展厅确实挺大的,好像不对个人开放,需要代理带着进去,展厅的标价都是原价,真正报价要问代理。代理姓伦,是小白联系的,据说经常带人看瓷砖。
瓷砖真是难选,特别是我们这种有选择困难症的,还好有设计师在旁边给出意见。我看完威尔斯,虽然种类挺多,也没看到特别喜欢的,小白说一定要选出两种方案,家里领导也很赞同,不然永远定不了。威尔斯看完后,代理又带我们去了另外一家,叫宏陶,品牌比威尔斯差一些,但是看中了他家的厨卫地板砖,木纹砖的颜色也挺合意。他家的展厅似乎更大一些,特别是卫浴的样板间。
展厅大是有好处的,可以设很多样板间,磁砖单块看与铺开看效果差异挺大的,特别是小砖。
看完宏陶后已经1点多,吃完午饭又去看了下威尔斯,最终选定瓷砖。选完如释重负,再也逛不动了。
本来要给小白车费,毕竟设计师没有义务开车带我们过去,但是小白始终不肯要。
下图是客厅地板砖:
下图是卧室木纹砖:
下图是厨卫地板,有一点麻布地毯的感觉,看样板间的效果还是挺不错的。本来还打算卧室也用这种类型的,后来还是定了木纹砖。
下图厨卫墙砖,比较素雅,其实我没什么感觉。
地脚线的砖没有单独看,让小白直接跟代理沟通了。
报价单如下:
上面不包括运费和搬运费,也是挺便宜的价格了,就定了这些瓷砖。数量是代理根据设计图算出来,和最终的用量差不多,补过一次货。发货用的是货拉拉,货太多,货拉拉不帮搬到家,代理说如果需要可以带一个搬运工过来,想着再找人搬也挺麻烦的,就让搬运工一块过来了。
总结一下,买瓷砖还是到佛山看比较好,展厅大、价格低,佛山这么近,不去真是浪费。平时在广州多看看,看的差不多时再去趟佛山。瓷砖这种材料,照片跟实物相差太大,现场看才好,特别是看样板间的。
好多材料在百安居购买,但是瓷砖胶却把我害惨了!
腻子粉、防水、墙固都在百安居购买。当时防水想买好一点的产品,购买时销售极力向我推荐雷帝这个品牌,看着还行,就买了。本来没想买瓷砖胶,因为以前装修时都是用水泥,也没什么问题,销售说可以做团购价,很便宜,当时想着用就用吧,肯定比水泥好。
其它材料还好,唯独瓷砖胶,有一袋已经破了,还有几袋里面好硬,并且快到保质期了,于是问销售,销售说没问题,然后巴拉巴拉说了一通原因,姑且相信了。
过了段时间,泥工拆瓷砖胶,发现根本用不了,因为着急用胶,先留下几包感觉没问题的,剩下的退货。
退货时才知道,原来的销售不做了。跟我对接的人说,当时他跟原来的销售说,那批货要退回厂家,没想到销售把它卖了。原来当时卖给我的时候,明知道有问题还故意卖给我。现在的人把问题都退给以前的销售!
按百安居的政策,退货可以,需要自己运过来。这瓷砖胶20公斤一包,我还得请人搬下来,用货拉拉送过去。
更麻烦的是,我当时图省事,钱是直接转给销售的,百安居只能原路返还,但是退货时联系不到原销售,退不了!
回想起来,我是多傻啊,居然直接转账给销售!后来翻记录,说是搞团购,当天要出单,我那天没空,销售说直接转账给他就行。
万般愤怒之下,只能在现场闹,退不了钱就算,我要在现场让大家都知道百安居的货有质量问题!
后来百安居为了息事宁人,跟我对接的人先把钱转给我,后面他再联系原来的销售。我当时也不想再闹下去,收到钱就算了。
原以为事情到此结束,谁想后面出的问题更头痛。
瓷砖贴完几个月,有一天回去看看,发现阳台有块瓷砖掉下来,顿时一阵冷汗,掉下去就完蛋了!!
还好瓷砖全掉在阳台上。
过了几天,门洞旁又有一块瓷砖掉下来。
于是把包工头大骂一顿,让他过来看看。包工头来了检查了现场,又查了其它瓷砖,又发现一块,其它的应该没什么问题,然后说怀疑是瓷砖胶的问题。说实话,我也没见过瓷砖掉下来的质量问题。
现在厨柜都装完了,并且也快入住了,如果打掉重新贴瓷砖,想想头都大。还好其它瓷砖没发现问题,最好重新贴了这三块瓷砖。
不过我仍很担心,现在正在采取措施加固瓷砖,确保安全。
装修无小事,一项大意,就容易出问题。
这次装修,对百安居的好感全无,他们的管理模式肯定存在很大漏洞,本来是想买一点放心的产品,价格贵点就贵点,却掉进一个大坑。
买东西而言,还是买大众产品放心,销量好就意味着库存小,特别是容易受潮、变质的材料,比如腻子粉、瓷砖胶,这些东西也重,退货都很麻烦。腻子粉我就没按销售推荐的买,后来没什么问题。
一、瓷砖铺法
小白给的设计图里给了铺贴图,没有设计图时自己可大致画一下,也很简单。
我买的砖没什么图案,铺的方法也常规。带图案的砖可能好看,入住一段时间后有几个人会在意?铺上的东西就改不了,这不像挂幅画,不喜欢随时换。
1、过道的门洞铺法
过道的门洞铺法值得提一下:
过道的门洞是承重墙,挺厚,装修前铺了门槛石,小白说这里不设门槛石、直接用客厅的瓷砖铺过来会更好,我觉得也不错,铺贴图是这样:
图上红线圈出的那块砖,是个凹的形状,原以为是几块砖组合一下,实际施工时师傅直接帮我做出了凹的形状,效果挺不错(代价就是费点砖):
2、木纹砖铺法
卧室的木纹砖,原以为没什么讲究,原来有十几钟铺法,可以看这篇文章:
贴砖时,小白叮嘱师傅要三七铺。后来查资料,原来三七铺是常规的方法,也是最接近黄金比例的铺法。
3、留多大的缝
这个看个人爱好,自己不太喜欢粗缝,希望小一点,但是没去细究,想来有些后悔。选瓷砖时最好注意一下缝的细节,多宽、用了什么填缝形式,都值得现场感受一下。
瓷砖缝最好用留缝十字架,缝的宽度可以精确控制。瓷砖卖家可能会送留缝架,但是不一定合适,别看这是小物件,没有时作用就大了。我的瓷砖卖家就送了,但是太宽,好像用起来也不方便,直接被泥工扔了,最后到底用了啥,我也没关注,现在看缝的大小不一,估计是没用留缝架。
留缝架也很便宜,100个一包,不到十块钱,不妨每种宽度买一包,比较一下效果。
(某宝链接 砖留缝十字架贴地砖十字卡楔子定位器找平器可取 可取型十字卡 不影响美缝 )
4、踢脚线贴法
全部采用墙贴法,表面与墙表面齐平。不喜欢踢脚线露出墙外,并且装柜子时麻烦。
瓷砖开始铺了,门槛石还没订好,这个又大意了。
1、门槛石的颜色
小白说门槛石用深啡网或浅啡网都可以,我也没特殊要求,就按设计师说的买。这个东西跟瓷砖一样,还是要现场看才清楚。
装好以后,感觉啡网挺好看的。
2、石溪巧遇资深卖家
工人催的急,上班时中午去了趟石溪,地图上搜到有许多石材店,随便挑了一家,叫宏扬石材,报了下价,比网上还便宜50,包运费700(6个门槛石,三块磨边,有的里面还要加钢筋,不然会断),感觉老板也挺实在,也没砍价,很快定下来,明天就可以送货。跟老板聊了一会,说她19岁开始做石材生意,做了二十多年,她的加工厂就在石溪装饰城不远的地方,海珠的价格会比天河便宜。麻友如果想做门槛石或者其它石头,推荐去她家。
下午就有师傅给我打电话,今天就可以送货,没想到这么快。不过师傅这边的服务意识就不行了,一开始就跟我说找个货拉拉,老板许诺自己的车送上门的,我还加了20元,这师傅居然还说货拉拉,我让他找老板。后来送过来了,居然说不送上门,我叫了装修师傅下来把东西拿上去。告诉老板后,她很不好意思,退回了20元。
地图链接:宏扬石材
原来的墙面还可以,所以也没太在意墙面处理这块,没想到留下一个巨大的隐患。
结局就是,装修完一段时间都没问题,半年后楼上装修,我发现天花出现裂缝,敲敲就能发现不少空鼓,想起了最近广州出现的天花因空鼓坠落的情况,我这一直强调安全安全,没想到又踩到这么一个大坑。
本来层高只有2.7~2.8,吊顶会降低高度,原来的房子是有吊顶的,就感觉很压抑。所以这次坚决不吊顶,即使墙角局部吊顶也不接受。
后来设计师小白说石膏线也可以取消,这正合我意,所以所有房间无吊顶、无石膏线。
效果图是这样的:
看上去还不错,后面发现我做的是到顶的高柜子,做石膏线也麻烦,干脆一路简约走到底。
吊顶只剩下厨卫,量很少,本来跟包工头说好,让他把这块包了,结果口头上应承,后面就不认账了。现在想来,过分相信同事的推荐,也过分相信口头承诺,我居然没跟包工头签任何字面上的东西,这也太大意了。
所以只能临时自己找吊顶商家。
找了几家,价格都不便宜,虽然量少,但是我的厨卫很不规则,施工挺麻烦。关键原以为包括了吊顶,这是多出来的钱,非常不爽,如果再做的比较贵,更是咽不下这口气。
这时,在装修群里求助,麻友推荐了一家。
老板是女士,不挑量大量小,也很爽快,亲自上门量尺,很快就来安装。安装的师傅就她老公和弟弟,安装技术不错,我的异形厨卫加上一处小吊顶,不到一天搞定。
1、家庭常用工具
市面上家庭用的检测工具主要是试剂(试纸)和电子检测仪,试剂比较便宜,电子检测仪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两种都用过,只能定性地看看甲醛到底高不高。在使用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工具的精度还可以,推荐使用。
2、电子检测仪
以前用过三种电子检测仪,有一次用两种检测同时仪检测,数据打架的厉害,一个读数非常高,一个非常低,到底信哪个?万一读数高的准确呢?
检测仪在淘宝上有租用的,租一次几十块钱,但是仪器也是几百块那种,可信度很低。可以看看下面这篇文章(下面第二篇文章也有说明):
老爸检测那里可以租用上万的检测仪,那个准确度比较高,不过租一次要上百块。
后来发现小米有品里推出一个检测仪,是霍尼韦尔的产品,要知道霍尼韦尔可是大品牌,市面上百元级别的检测仪全是小众品牌,这款检测仪如何呢,看了爱否科技这个评测,感觉还不错:
这篇文章值得一看,有几个要点这里摘抄一下:
(1)温度与甲醛释放的关系
(2)根据下图的曲线,红色线是霍尼韦尔的产品,绿色线是汉王的产品,线性都比较好,意味了读数不飘,而霍尼韦尔非常接近标准读数(灰色虚线那条是标准线,是用上万的仪器检测的)
(3)电化学类的甲醛传感器不光对甲醛有反应,对酒精、柑橘科的气味也同样的敏感,甚至做饭时,也会飙升。
(4)电化学的原理是几乎不会损耗的催化剂,但是空气中一些成分都会对催化剂进行毒害,也就是被污染,所以这些传感器的寿命,基本上就是两年左右。
霍尼韦尔好像有三款甲醛检测仪,最便宜的就是和小米联合推出的这款,可以连接米家APP,不用单独安装APP,仪器每半个小时左右测一次,可以显示曲线。赎买链接为:购买链接 ,京东上也有卖的。
手机可以直接用蓝牙与检测仪连接,但是检测仪不能直接连网,所以手机不在家时,就不能远程查看数据了。
解决的方法是买一个蓝牙网关,作用是用蓝牙连接检测仪,同时连接WIFI,实现让检测仪连网的功能,这样手机就实现远程查看。
蓝牙网关还可以连接其它蓝牙设备,比如蓝牙温度计等等,所以还是需要单独买个蓝牙网关的。
同样是在小米有品上买的蓝牙网关,叫青萍蓝牙网关,跟手机充电器差不多大,插上插座即可使用。
PS:一年后发现读数不准确,拿上小区里的读数也不小,应该是使用寿命到了,要想用的更久些,还需要经常关机才好。
1、卧室:
(1)卧室里只装了衣柜,关闭门窗后的测试结果为:
时间从前一天13点到第二天13点,可以看到12个小时左右达到峰值0.11~0.12,8小时后有所下降,也有0.09~0.1。(上部显示的大字体读数是当前读数,也是曲线最右侧点的读数,下部显示的小字体读数是查询点的读数,即曲线上圆点时刻的读数)
(2)卧室开窗,开风扇的情况下,检测结果为:
圆点位置是平均值,为0.02
(3)关上门窗,只开新风机的情况:
平均值还是0.02,新风机的效果明显,风量未调成最大,风量为1/3:
2、次卧读数:
次卧的规律与主卧相当,不过次卧装了衣柜和床,房间也更小,所以关窗后的测试结果是超标的,峰值在0.14~0.15,甲醛还是比较高的。次卧没装新风机,还看不出新风机效果。
3、读数对比
把检测仪和试纸进行了比较:
用了绿之源的甲醛检测盒与霍尼韦尔进行对比,绿之源的读数在0.08~0.1之间,霍尼韦尔是0.08,两个数据对应的比较好,看来两种工具的精确度都还可以。
前期一直赶着工期,就是想早点散味,充分利用夏天的高温散去甲醛等有害气体。散味也要配备装备、掌握技巧,避免浪费宝贵的散味时间,真切感觉到时间就是金钱,总结以下几种:
1、敞开柜子
这个都能想到,但是实践过程中发现,柜门挡风挺厉害,所以最好把柜门拆下来,起码要把挡风厉害的柜门拆下来,入住时再安装。散味几个月我才回过神来,卸下榻榻米的所有门板,还有几个挡风的柜门。
这个有个小窍门,开始时我把螺丝全拆下来,感觉这是非常正常的操作,后来发现我的柜子全是脱卸式弹簧铰链,有个开关可以直接松开:
2、工业风扇
某宝上搜索“工业风扇”即可发现大把,我买的这家还不错,没什么质量问题:工业风扇强力落地大功率风扇
一开始买了一个直径750mm的,风力杠杠的,6米之外还有风,这个放在客厅,缺点就是吱声太大,平时只敢开1级,2、3级太响。
后来又买了一个直径500的,这个音量也不小,不过还能承受,风力也够用,放在卧室刚好。
这两个工业风扇都是比较简陋的落地扇,网孔也比较大,如果有小朋友经常出现,可以买一个布网罩,防止手乱摸发生危险。
后来又买了一个趴地扇,这个网孔相对密一些,感觉质量也更好些,可以长期使用。使用时随便放,比较方便,而且可以向天花直吹,整个房间都有风,房间不大的话效果挺好。
3、新风机
上面几种风扇,都要打开窗户才有效,不然甲醛就在房间里循环,也散不出去。但是广州经常下雨,时不时来个台风,关窗户很头痛,这个时候就要新风机来帮忙了。首选小米的米家新风机,300立方/时的风量(后来增加了一款150立方),效果还是不错的。
这里有个使用心得,这款新风机的滤网有三级,为了增加风量,也为了减少滤网的浪费,直接把二、三级滤网拿掉,只留一级滤网,过滤小飞虫之类的东西,风量可以大幅增加:
本节谈谈散味期间用到的一些监控、远程控制的小设备,许多是必不可少的。
待续……
厨房比较小,烟机还是选侧吸式吧,以前也用过,既实省空间也不会碰头,吸烟效果也还可以。
烟机最主要还是看吸力和风量,也就是看风压和排风量两个数据。我们家天天做饭,所以我比较看重烟机的性能,购买的时候,直奔最大风量那款,最后在老板和华帝之量选择。最大风量也是挺忽悠人的,现在每家都搞一个很大的风量,但是持续时间很短,比如老板是30秒,华帝是1分钟,时间一到自动转回,还想要大风量,就要再按一次。
老板的30秒太短,华帝稍长一些,并且华帝这款烟机比较特殊,它把风机放在烟罩位置,形成了均匀的吸力,如果风机靠下,一眼可以看到风机那种,就会在风机那里风力很大,其它位置明显较小,最终选了华帝这款。
这款好像只有线下款,京东上有类似的,但不是一个型号。想想烟机每天用,贵一点就贵一点吧,就在苏宁里买了。19年11月购买,加上燃气灶总共5880,据说是全年最低价,姑且相信吧。尺寸见下图:
可以看到上面有个罩,这个罩是拿不下来的,所以做柜子的时候要考虑。性能参数见下图:
还有其它一些特点,比如自洗时可以用热水冲洗,理论上可以洗得更干净,这个算是比较好的功能:
安装之后是这个样子:
户型小是硬伤啊,留给热水器的空间非常小,所以主要目标就是小尺寸。
找了半天,发现林内有一款小巧的,估计是全场最小号:
高度只有49厘米,功能也足够,品牌也过硬,价格不贵(到手价2399),就它了。
特色功能好像还不少:
----------------------------------------------------
使用后发现,所谓的微火苗就是忽悠人的,最近广州室温也就30度,把温度调到最低档35度,出来的水还是很烫,拿温度计一测,居然是45度!说好的正负1度呢?后来按了节能模式,也有41.5度。用水龙头调节也很困难,稍微调低一点,热水器就不加热,马上变凉。
刚安装时试了一下,温度比较准,现在想来应该是气温比较低,20度左右,温度一高就不行了。时刻要记得厂家会忽悠人的,我要找售后问问,结果待续。
做饭这么多年,一直没买微波炉,主要是对微波心存芥蒂,可能现在的技术可以屏蔽微波辐射,但是站在微波炉旁边,总觉得心里不踏实。
去年发现小米推出了微波炉,外观是小米一贯的白色简约风格,看着不错,关键是小米的电器可以联网,用米家APP控制,一个APP走天下。另外微波炉技术已经很成熟,像我这种就是热热饭的需求,肯定不成问题。于是果断入手,人生第一台微波炉就这样给了小米:
按键非常简单,操作也非常简单,如果选特殊功能,比如化冻,就比较麻烦,因为只有一个旋钮,不过这些功能并不常用,并且可以用手机来解决,手机操作方便多了,不动手也可以动口,吩咐小爱音箱即可。
价格也依然小米风格,399。还是那句话,小米的东西,好用,不贵,随便选。